那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主題:“好的產品設計并非始于圖片,而是對人的理解”。用戶喜歡什么、用戶來你網站的目的是什么,他們的習慣是什么、他們將如何與之交互。作為設計師,你只有對使用的人了解越多、你才會越對他們移情,這樣才能進行更有效的設計。從某個角度上說用戶訪問你這個網站只是其達到某種目的的一種途徑,并非其真正目的,如淘寶客用戶到阿里媽媽平臺上來獲取推廣代碼,其目的并不是享受一次流暢的取代碼過程,而是怎么拿到一串能夠容易推銷出去的商品推廣代碼,從而賺到錢。賺到錢才是淘寶客的真正目的;我們只有了解了用戶的真正目的,然后更好的幫助用戶達到其目的,才能使用戶更加喜歡。更加忠于我們的網站! 可以說了解用戶是“產品交互設計”的核心,那么如何才能了解用戶呢?在此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些書中的用戶調研方法。 1、探索用戶心智模型 心智模型是由“Mental model”翻譯過來,也可以稱為概念模型,說的通俗一點,其實就是人是如何認識、定義一個事物的。在交互設計中很核心的一個環節就是要理解用戶的心智模型,因為只有理解了用戶是怎么樣定義表征一個產品的,才能更好地去挖掘和預測用戶的態度,期望,行為。 但是,應當如何理解用戶的的心智模型呢? “The deepest form of understanding another person is empathy…[which] involves a shift from…observing how you seem on the outside, to…imagining what it feels like to be you on the inside.” 上面一段話的意思是說,要理解一個人,最深入的方式是“移情”,不僅要細致地觀察,還要將自己代入其中,感受和體會。前斷時間吵得沸沸揚揚的百度俞軍,他就是一個對產品特“移情”的人,他每天用搜索引擎搜索詞匯幾百次。站在用戶角度充分體驗產品,尋找產品可能存在的問題及可以改進的地方;但是需要強調的是這種“移情” 并非簡單地研究他人是如何使用產品的。而是要更深入地了解人們要使用產品完成什么,也就是理解人的目標,動機,情感以及其所遵從的哲學和程序。 所以當我們在和用戶接觸的過程中通過提出一些正確的問題有助于把用戶最終目的和設計過程相結合,提高設計的有效率; 曾在書中看到一個關于用戶對電子郵箱地理解我覺得很有意思: 1)為什么一位中層經理要使用郵件客戶端呢?---當然是收發郵件。 2)那為什么他要收發郵件呢?---當然是為了和別人交流。 3)同別人交流可以通過其他方式達到阿;如:電話、走廊談話或著什么正是地文件什么的;但是很顯然郵件滿足了一些其他方式不能滿足的需求,那么用戶看重電子郵件的哪些特性呢?保護用戶隱私、安全性、保留對話內容等等。 4)為什么不在這些特性的基礎上加上一些別的通訊工具的特性來完美電子郵件呢?? 通過簡單的多問幾個為什么我們不難找出中層經理要使用電子郵件的真正目的;而Gmail貌似就是根據這樣的一條思路在發展其的產品,在最初的收發郵件,到和Gtalk功能結合可以聊天,再到現在郵件可以安裝很多插件。Gmail在主功能框架下細化用戶的需求,提供更多的可選擇性功能來豐富用戶需求。 總歸一句話:設計師在設計前期的用戶調研時要保持好奇心,悉心研究、找出你的用戶真正喜歡什么,他們的真實想法和真實感受; 2、用戶研究時需要了解的一些基本信息: 背景:用戶背景信息是什么?年齡、職業、喜好。 歸類用戶背景信息,我們可以經驗地分析出該人群的特性,宏觀的得出一些用戶群的行為習慣、喜好等等。 1)動機:是什么需求驅動用戶來使用這個產品; (每個產品的誕生都是迎合用戶普遍存在的某種種需求,就象開心網的快速成長就是因為其的許多在線web小游戲能很好的填補許多白領上班時間的空虛和無聊;深入了解用戶的潛在需求對產品的發展有很深遠的意義。) 2)特性:用戶關心這個產品的哪些特性; (了解產品的特性,做好做強用戶關心的特性是留住用戶、壯大用戶的基礎。淘寶客的特性:背靠淘寶大環境,擁有海量的可推廣商品,較低的門檻,基本上能上網且在網上有一定社交圈,或著說有一定活動能力的就能使用;) 3)情景:用戶在什么情況下來操作; 4)行為:用戶如何與產品交互; 5)目標:用戶最終想要得到什么; (淘寶客的最終目標就是能賺錢,而我們是要幫助用戶如何賺到錢,如何讓用戶能很簡單的在淘寶客平臺拿到一串能使用戶賺到錢的商品代碼。如何為用戶建立更多的信息平臺,讓用戶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找到推廣途徑和推廣商品) 6)習慣:用戶一般得操作模式或者說習慣是什么; 一般用戶在初次使用軟件或網站時候的一些模式: (1)安全探索 (2)既時滿足 (3)滿意即可 (4)中途變卦 (5)延后選擇 (6)遞增構建 (7)習慣 (8)空間記憶 (9)前瞻記憶 (10)簡化重復工作 (11)只支持鍵盤 (12)旁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