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脊髓損傷新療法
http://www.apsc.com.hk
日本研究人員在17日的美國《臨床檢查雜志》月刊上發表論文說,他們在動物實驗中,利用神經干細胞和抗癲癇藥物,有效地使脊髓損傷的實驗鼠神經細胞獲得再生,恢復了行走能力。
在此前的動物實驗中,日本奈良尖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與鹿兒島大學的研究人員曾嘗試通過給實驗鼠移植誘導多功能干細胞(iPS細胞)的方法修復受損神經,但是干細胞發育為神經細胞的概率只有不到1%。而且如果是重癥,則很難恢復。
后來,研究人員發現,抗癲癇藥物丙戊酸能夠改變神經干細胞的基因結構,從而高效分化生成神經細胞。
他們于是給后肢因脊髓損傷而失去知覺的實驗鼠移植了從其他實驗鼠胎兒的大腦采集的神經干細胞,并且連續一周給移植了神經干細胞的實驗鼠注射丙戊酸。6周后,21只實驗鼠中有15只重新能夠行走,雖然腿腳還不怎么靈便;其余6只的癥狀也大為改善。
如果剔除移植的干細胞發育成的神經細胞,則實驗鼠會再次失去行走能力,這證明移植的干細胞發揮了直接效果,使實驗鼠重建了神經網絡。而移植干細胞后接著注射丙戊酸,可使干細胞發育成神經細胞的概率增加到約20%。
因交通事故或跌落等導致脊髓損傷,往往會使下半身失去知覺,以往治療非常困難,新方法使治療脊髓損傷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研究人員將這種手法命名為“HINT”法,他們今后將在靈長類動物身上進行實驗,希望能早日應用于臨床治療。
研究小組的中島欽一教授指出:“這是世界上組合使用干細胞和抗癲癇藥物的首次嘗試。這種方法不僅適用于脊髓損傷,也許還可以用于治療伴隨著神經損傷的腦中風、帕金森氏癥、阿爾茨海默氏癥等。”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