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留言有沒有價值? 我從來不會把一個原則拿到所有地方通用。任何設計原則,一定是有自己的適用環境的。 老冒說他的blog上有價值的留言多數是短留言,而老冒沒有來看我blog的留言,我這里有價值的基本都是長留言。(我甚至考慮過:我blog上所有關于產品設計的文章,應該取消留言) 我之前說“短留言沒有價值”,是說了個前提的(老冒大概沒有注意到):“UCDChina主要是在很對產品設計領域,在這個領域討論一定要有深度。” 當然,這個做法會把一部分的留言擋在外面。但,應該不會把大多數真正希望討論的人擋在外面。因為,我們其實是可以“留言”的,那就是我們非快照頁面右側都會出現的“我來發布信息...”,在這里可以發表你的“長篇大論”。
2、UCDChina的社區是不是純內容的? 這個問題很有趣,我們一直也沒有對外說過UCDChina的詳細定位。因為,我們認為互聯網產品剛開始有個大方向就夠了,真正的詳細定位一定是邊做邊出來的。 但我們的思想其實已經分享過好幾次。比如,很早以前我就說過“社區應該是液態的”(實際上,寫這篇文章的大背景就是我那個時候已經在構思UCD大社區了),不久前tony也解釋了“大社區的作用”。
3、在這里我可以明確一下“UCD大社區”目前的詳細定位:
1> 互聯網產品設計知識庫。 我們期望,以后你在互聯網的產品設計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在這里找到別人的觀點。而且是經過我們審核被認為有一定道理的觀點,而且這些觀點已經被我們聚合成了“話題”。 任何一條信息我們都會審核。審核的人都是國內比較頂尖的產品設計師,如果他們認為觀點有明顯問題會交給專家團(現在由我、anglea、junchen組成)復審,復審不通過不被錄入。 注意:通不通過的原則不是觀點是否和我們的觀點一致,而是“是否有明顯錯誤”。
2> 互聯網產品設計領域的專業媒體。 所有我們抓取到的(包括自己在大社區提交的),認為產品設計人員應該關注的內容,都會被錄入到大社區。包括行業評論,和重大的行業事件。 但是,和產品設計不是直接相關的行業評論等內容我們會放到“設計之外”。“設計之外”不會再首頁出現也不會輸出到主要的RSS里面。 行業事件我們也只是做到簡單的“告知”,沒有詳細報道,沒有評論。也就是我們認為產品設計師應該知道這些事情。
3> 產品設計師的“社區”。 這個社區是非常虛擬的,內容是非常技術的。大家互相通過blog討論,通過UCDChina給話題聚合到一起,把用戶領到你的blog去閱讀和“點評”。比如,我和老冒現在這種行為就被UCDChina認為是一種社區行為,我們就是這種液態社區里面的“發言成員”(看的人都是潛水的,他們忍不住或者有深入觀點也會寫文章來討論。在我們看來“寫文章”是“發言”,簡單回復是“點評”。)。
4> 除了大社區,UCDChina還有很多很多事情在做,但基本都是在輔助大社區。 比如,我們為了提高讓更多同行看到更多精彩的文章,專門付出了大量人力和資源去做“UCD翻譯小組”,并配合了詳細的翻譯和審核機制。 (在這里,必須特別感謝“翻譯小組”里那些無私的翻譯人員,你們造福了整個行業。包括這個英文極爛的白鴉。謝謝你們,我會找時間私人給你們送一份禮物的。)
4、關于對個人blog留言的“follow”我覺得很值得做。 事實上我也一直想在我的blog上做。 但,沒有時間也沒有技術做。 那些公開的和私人的、發送到twitter、RSS里輸出留言的做法,很有意思,很值得去嘗試。
5、老冒把自己blog的留言放到了頁面右側,我認為是一個錯誤的做法。 原因: 用戶的瀏覽軌跡是從上到下的,看完了文章再去看留言,才能真正明白留言的意義。而把留言放到右側最上面,用戶看了文章是找不到留言的(點開文章時的心情是“很急迫的要去看文章具體內容”,根本不會關注你右邊的“輔助內容”)。 特別是,基本上老冒的文章都超過了兩屏,那個時候屏幕上沒有留言也沒有寫留言的地方。(至少你也要給個鏈接讓用戶可以點到屏幕上面看看)。 當然,把留言放到右側方便了老冒自己。但不方便讀者。這家伙在本位思考…
6、總結一點:“UCD大社區”是一個“互聯網產品設計的‘大社區’”,我們歡迎有深度的討論。不歡迎簡短的點評。 點評,去文章源地址。 問問題,去我們的郵件組討論。 線下討論,參加書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