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價運行的邏輯:全球形勢和金融投資市場的動力


  劉濤

  受歐美債務危機和以敘利亞、伊朗為主體的中東地緣政治形勢影響,2012年石油價格呈現瞭以下幾個特征:其一,石油價格長時期高位運行;其二,倫敦北海佈倫特原油和紐約西得克薩斯原油差價異常;其三,迪拜、米塔斯等地原油高於北海佈倫特原油和西得克薩斯原油。

  石油是現代工業的血液和現代城市化物流、人流的推動力,沒有瞭石油,飛機上天、輪船下海和汽車上路,都要困難許多。同時,石油化工產品作為石油的衍生品,還以肥料和農藥的形式支撐著現代農業,以工業原材料的形式支撐著城市化工業,以生活用品的形式支撐著現代人的日常生活。

  在經濟運行和經濟形態上,作為產業鏈頂端的基礎原材料,石油價格的波動牽動著宏觀經濟運行的物價形勢,全球性的通貨膨脹變化趨勢,常常由原油價格激發。

  因此,石油價格的運行形勢或趨勢,備受世人關注。

  那麼,2012年初以來的石油價格異常,由什麼決定呢?其影響和意義是什麼呢?

  由於前述的原因,以及石油地質分佈集中於幾個地緣政治形勢極度不穩定的區域等因素影響,除瞭石油的經濟資源之外,石油還承載瞭國傢戰略和經濟安全的載體職能。因此,在歷史的邏輯上,石油價格劇烈大幅波動總是對應著極端的地緣政治事件、經濟或金融危機事件,並且,相關的事件持續的時間總是較短,從而導致石油價格劇烈大幅波動的持續時間也隨之較短。

  但是,次級債危機和該時段的伊朗核危機,以及歐美債務危機和該時段的中東北非地緣政治形勢動蕩,推動和促發瞭石油價格史無前例地長時期高位運行,促使石油價格走上瞭100美元/桶的時代。

  由於美國是世界第一大消費國和進口國,促使美國國內的石油價格在常態情況下,高於同品質的國外原油。由於交割、運輸、轉運的原因,國外原油價格高於西得克薩斯原油,將使美國的原油進口失去動力。因此,當美國國內原油價格出現異常,國外油價高於其國內石油價格時,其持續的時間總是很短,會迅速被金融市場的跨市套利所平抑。

  但是,自2008年前後至今,為瞭塑造有利於美國金融危機狀態下的低利率環境,在歐美金融危機和石油產區或運輸通道的地緣政治危機發生時,雖然美國本土之外的石油價格會被激發,產生異於常態的上漲或高位運行行情,美國國內的石油價格上漲的節奏總是慢一些。於是,倫敦北海佈倫特原油期貨價格高於紐約得克薩斯原油同月合約十幾美元/桶,幾乎成為常態。米塔斯和迪拜等石油現貨高於西得克薩斯原油價格20美元/桶以上,也幾乎成為常態。

  當前,美國經濟金融形勢在金融風暴之後,遠沒有恢復至健康水平;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雖經一輪輪救助,仍沒有擺脫危機;中東北非政權更迭國傢遠沒有實現社會穩定,敘利亞和伊朗危機也在發酵。

  在前述邏輯和前述因素影響下,未來石油價格可能仍將以高位運行為特征,並且,在矛盾激化的石油產區地緣政治因素影響下,石油價格還可能創出新高。(作者為中銀國際期貨高級顧問)


arrow
arrow

    inspir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