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烧伤的进展 

 

 

http://www.apsc.com.hk 
 

 


 

  李崇进1田徽2阮期平2 冷振华2段成香2 刘明鸣2
(1绵阳市人民医院烧伤科
2绵阳师范学院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烧伤的进展极其优势状况。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方式检索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烧伤的方法、疗效及剂型的情况。结果:除湿性医疗技术〔MEBT/MEBO〕外,大多数药物在烧伤创面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然而中药种类多,作用不尽相同,治疗时间较长,疗效慢的老问题仍然存在,因此迫切需要从临床实践中寻找更为理想的药物,目前,重复性、水平较低的临床报道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结论:我国医学科学家徐荣祥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创立的烧伤湿润暴露疗法,以创造烧伤创面生理湿润环境、无损伤地液化排除烧伤坏死组织、激活潜能再生细胞转化为干细胞、提供干细胞增殖分裂所需的生命再生物质和营养成分,最后通过干细胞新生的组织细胞的连接而实现烧伤创伤创面的生理性再生修复是烧伤治疗领域的一场技术性的革命。

关键词:烧伤;再生医学;治疗;剂型;创面

烧伤包括烫伤、火焰烧伤、化学烧伤和电烧伤。尤其深度烧伤皮源困难,植皮愈合后常见瘢痕增生、色素沉着及奇痒等,已经成为烧伤治疗的难题。现代中医药治疗烧伤,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颇有创新,方法上由临床研究深入到实验研究,理论上从宏观认识发展到了微观分子水平,对剂型不断改进和针对性治疗方面有所发展。这里将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整理总结如下。

1.中医对烧伤治疗的探究走过的历程

烧伤即指热力所致的机体组织损害,包括热液、火焰、酸碱、电流等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损伤。祖国医学对烧伤的治疗和研究,历史悠久,几千年来,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医学哲学思想和医学体系。早在公元三世纪,晋代葛洪《肘后方》(公元341年)和晋末《刘涓子鬼遗方》(公元483年)中,已有治疗水火烫伤的记载,所用药物及治则,特别是内外兼治、辩证施治的观念,迄今仍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古代中医文献中都认为其病因是热毒, 在治疗上所采用几乎全是清热解毒药唐代孙思邈《千金方》中指出本病多由火热毒邪外伤所致,治疗当以苦寒收敛为主,谓“火疮用栀子、黄芩、白敛煎汤以淋疮,气溜去火热毒”。”《医学入门·汤火疮》指出“汤泡火烧疮。初时宜强忍痛,急向火炙,慎勿以冷物熨之,使热不能出,烂入筋骨。后用寒水石七两,黄柏、黄连、黄芩、山栀、大黄、赤石脂各一两,甚者加冰片少许为末.酒调或鸭子清调敷。清代陈士铎在《洞天奥旨》指出本病乃火毒所致,内外受之,治疗当内外同治,谓“汤烫疮……轻则害在皮肤,重则害在肌肉,尤甚者害在脏腑……故治火烧之症,必须内外同治,则火毒易解也” [1]。

近代中医文献大多数认为烧伤是因热所致,热胜则内腐,以致肌肤腐烂,外毒时有内攻可能,故而认为除热外还有毒,其病因机制仍是热毒,治疗上多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外用制剂或方药[2,3,4]。

我国医学科学家徐荣祥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创立的烧伤湿润暴露疗法,提出了烧伤既是伤又是疡的观点。认为[5]烧伤的病因是火毒或热毒,属“不内外因”;轻则犯皮毛,重则伤肌肉、筋骨。其“火”、“热”与一般温热病的“火热”不尽相同,其传变也不完全一样。一般无并发症的烧伤总是火炽热甚,主要侵犯中焦,多为阳明实热之症。热邪为病,耗阴损气。同时烧伤是伤,必有瘀血凝滞;烧伤有伤口,故又多腐肉脓血。所以一般烧伤的治疗应该包括以下治则:①清热解毒;②养阴生津;③益气理脾;④活血逐瘀;⑤托里排脓。若发生并发症,则火热燔灼脏腑,各种脏腑的症状都可出现,更需根据病情予以辨证施治。早期实证较多,但实中夹虚;后期虚证较多,亦有虚中夹实。

随着现代医学病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中医对烧伤治疗的新方法不断涌现,尤其是以MOBT/MEBO为代表,以创造烧伤创面生理湿润环境、无损伤地液化排除烧伤坏死组织、激活潜能再生细胞转化为干细胞、提供干细胞增殖分裂所需的生命再生物质和营养成分,最后通过干细胞新生的组织细胞的连接而实现烧伤创伤创面的生理性再生修复,探索出用中药治疗烧伤实现皮肤原位再生的新路。

2.治疗烧伤的中药剂型

中药及其制剂治疗烧烫伤,药理和临床试验证明有很好的疗效。根据配制方法及使用方法不同,用于烧伤的中药大致可分为膏剂、散剂、汤剂或水剂、油剂、酊剂、霜剂、乳剂、擦剂、膜剂等剂型。这些制剂大多数都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理气止痛、祛瘀生肌等功效。

2.1膏剂

膏剂目前治疗烧伤多采用的一种剂型,因其富有粘性.外敷患处.既可避免外来刺激和细菌感染,又可消炎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其制作方法大多是按配方用若干药物浸入植构油中煎熬去渣,存油加入蜂蜡而成。

彭嶷[6]应用石黄膏(煅石膏、大黄、川芎、乌贼骨、炉甘石、冰片、麻油)治疗Ⅰ°~Ⅱ°烧伤166例,创面常规清创后直接外涂石黄膏,总有效率99·4%,一般不用抗菌素。朱永福[7]用鲜虎杖膏(鲜虎杖、桐油)治疗烧烫伤68例,创面清创后将鲜虎杖膏以1mm~2mm的厚度外敷创面,间隔3~4小时涂药一次,有脓液或坏死组织时经清洗或清创后涂药,同时补液抗炎等治疗,治愈率100%,有轻微瘢痕者29例,明显瘢痕者7例。张景效[8]采用景效中药烧烫伤膏(当归、白芨、党参、大黄、冰片等)治疗颜面部烧烫伤125例,总有效率100%,痊愈平均时间17d,并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该药具有抗感染力强,愈合无瘢痕等功效。饶朝鹏[9]用复方中草药膏(龙胆草、马齿苋、大黄、白蔹、大蓟、苦参、黄连、仙人搭桥、麻油、白凡士林) 治疗306例各类不同程度烧伤病人,创面愈合较好,均获满意效果。贺润明等[10]用解毒烧伤膏(生地、大黄、黄柏、地榆、丹皮)治疗498例烧伤患者,可不同程度地促进创面的愈合,与京万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王喜庆等[11]运用烧烫宁软膏(双花、紫草、虎杖、苦参、五倍子、蒲黄、冰片、薄荷脑、芝麻油、蜂蜡等)治疗烧伤638例中有463例单用烧烫宁而获痊愈;其余175例采用创面涂药外加抗生素、补液等综合疗法治愈。

2.2散剂

散剂是由一种或几种药物细粉,均匀混合而成的干燥粉末。可直接撒于清创后的患处,或用醋,蜜、麻油等调敷患处,每日或数日更换一次,可视病情而定。具有止痛快,控制感染、促使剖面早日愈台等优点。贺建杰等[12]用化腐祛湿生肌散(大黄、地榆各30g,榆树皮12g,黄连15g,乳香、冰片各10g,硇砂9g)治疗小面积烧伤,一般1~3次即愈。但是散剂存在着有创面占位、污染创面,结痂太厚、不利观察的缺点。

2.3酊剂

酊剂是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作溶媒,浸出药物有效成份而制成的制剂,具有含有效成份浓度高、防腐性能好、用量小且久贮不变的优点,近年来多有应用。刘学讲[13]用黄芩、黄柏、儿茶各100g,冰片500g,加入酒精1 000ml,冰片后下2天,浸泡1周,制成烧伤喷剂,常规清创后喷洒患处,局部暴露,治疗156例,痊愈140例,对Ⅱ°及Ⅲ°度烧伤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陈新等[14]自制特效灵(榆树皮3份,黄柏1份,地榆3份,紫草3份,研粉,以80%酒精浸泡1周制成),常规清创后喷洒患处,治疗300例创伤,其中烧烫伤125例,所占比例最大,结果痊愈无瘢痕者占89%;闫云[15]用虎杖、白芨、枣树皮配地榆、黄柏制成酊剂,治疗各类烧伤150例,疗效满意。但是,酊剂存在的问题是:创面刺激大,早期疼痛明显、容易收敛过渡、结痂过厚、痂下积脓感染加重、对肝肾功影响大、不利于观察等缺陷。

2.4乳剂

乳剂是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所组成的分散体系,最常用的是水和油。杨栋[16]采用生石灰、槐枝、白蔹、芝麻油等混合制成乳剂直接涂抹创面,药物在创面形成半透明保护膜,减少创面渗出,治疗Ⅱ°烧伤30例,14天内痊愈者占70%,依据具体情况可同时酌情内服黄连解毒汤,则效果更好。但是对深度烧伤的治疗存在疗效不佳的缺陷。

3.中医药对烧伤创面的治疗

烧伤创面的处理贯穿于烧伤治疗的整个过程之中、正确地处理烧伤创面、合理恰当的刨创面用药,可以起到预防和控制感染、促进创面修复、加快愈合、缩短治疗过程,是抢救治疗烧伤患者成功与否的关键。古医藉有关烧伤治疗的记载比较多,然对烧伤刨面的病理及用药机理论述则甚少。

3.1中医药对烧伤创面的认识

有关中医多认为烧伤是热的损伤,因伤而造成瘀的病理学说。中医学认为:疮疡出脓,是正气载毒外出的情况,使创而毒气随排泄物、坏死组织而泄的表现。也有中医学者认为[17]:烧伤是一种突然发生的意外的物理性热损伤,它不同于一般的跌打损伤,又不同于外感六淫之中的热毒与火毒,因此烧伤的伤有它自己的特点,烧伤后出现的“热毒”与火毒”是热损伤后在刨面病理变化过程中出现的病理产物,而并非烧伤的直接致病病因。肌肤被热力损伤,伤区经络阻塞,气血凝滞,即烧伤因“伤”而造成“瘀”的病理;这与现代医学对烧伤后局部微循环的改变,即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红细胞聚集、血流瘀滞的病理是一致的。

3.2中医药对烧伤创面的治疗

目前中医药对烧伤创面的治疗取得了一些进展。王忠发[18]使用王氏金宝烧伤膏对4888例烧伤创面的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治愈总有效率迭97.6%。王美云[19]将黄柏、黄连、黄芩、生大黄、熟大黄加入植物油中精制而成五黄油应用于烧伤创面,发现其具有可以缩短病程,减轻病人痛苦等优点。这些药物在烧伤创面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然而中药种类多,作用不尽相同,治疗时间较长,疗效转慢的老问题仍然存在,因此迫切需要从临床实践中寻找更为理想的药物。理想的烧伤创面用药应具有止痛快、减少渗出、有利于引流、保护创面、抗菌作用较强、不产生耐药菌株、无毒副作用、促进创面修复、创面愈合瘢痕少、无色素沉着、价格便宜、保存使用方便等特点。 由于创面的存在是烧伤的主要问题,正确的创面处理十分重要。祖国医学历来重视创面外用药的应用,据不完全统计,各种用于创面治疗的处方不下数千种。现代医学自60年代提出“创面脓毒症”的概念以来,西医也重视和发展了局部外用药的应用,主要是抗菌的外用药诸如碘胺类,金属盐类,抗生素类,喹诺酮类及有机磺制剂等,其中使用最广的当属磺胺嘧啶银,它的抗菌作用对控制创面感染虽有显著效果,但对细胞的活性亦有一定的损害作用,特别是使用高浓度的磺胺嘧啶银糊剂或混悬剂,有使创面损害加深之嫌。

  mebt应用为另一种类型的烧伤外用中药,是一种温差型基质的制剂“湿润烧伤膏”(mebo)[20],它虽无直接的杀菌抑菌的实验室效应,但微生物学研究证实其可使细菌的繁殖和毒力发生变异,同时具有保护创面,恢复淤滞带的变化,改善局部血循环,通畅引流等作用,从而不但具备了控制局部感染的能力,而且具有保持创面湿润,有利于烧伤创面生理愈合的综合作用。自1989年经卫生部推广在许多医院应用后,据《中国烧伤创疡杂志》多篇报告,临床取得了很好的控制感染的效果,改变了创面外用药只注重杀菌抑菌效果,忽视创造一个有利于生理性自行修复愈合而不利于微生物繁殖的环境的综合治疗的概念。

4.结论

近年来烧伤的中医药治疗临床使用广泛,剂型丰富,在吸收了西医和现代科技之长后有了飞跃的发展,但是中医药治疗烧伤仍需要解决如下的几个问题: (1)重复性、水平较低的临床报道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如何在较高技术水平上进行中医用药和剂型的量化统一仍待研究。(2)中医药治疗优势仍在中、小面积Ⅱ°以下烧伤,如何在西药的辅助治疗下,对严重烧伤的治疗有所突破,仍是待研究课题. (3) 中药有效成分的确定,尤其是复方的作用成分,这些需要传统与现代科技的紧密结合才有望突破,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仍存在技术和方法上的难题。(4) 中药治疗烧伤临床及实验疗效的评定标准制定和规范,这是合理评估药效的基础,目前由于标准的不统一导致许多研究可重复性差,还有多数报道停留在经验上的病例总结,难成体系;我国医学科学家徐荣祥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创立的烧伤湿润暴露疗法,以创造烧伤创面生理湿润环境、无损伤地液化排除烧伤坏死组织、激活潜能再生细胞转化为干细胞、提供干细胞增殖分裂所需的生命再生物质和营养成分,最后通过干细胞新生的组织细胞的连接而实现烧伤创伤创面的生理性再生修复,随着研究的深入,不仅在烧伤创面上实现了皮肤器官的原位再生,同时在其他多组织器官的原位再生(断指再生)、创疡类疾病以及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上也取得了可喜的研究进展。MBT/MEBO是烧伤治疗领域的一场技术性的革命。

参考文献:

[1]杨家辉,刘建华,王燕.中医治疗烧伤概况[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6,12(1):70-71

[2]曾家耀.中药外用制剂治疗烧伤的研究近况[J].广西医学,2003,25(11):2 177

[3]葛欣.中医疗法在烧伤治疗中的应用[J].中医药刊,2006,24(1):130-131

[4]赵和平.烧伤复合疗法[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5,4(5):63-65

[5]徐荣祥.烧伤医疗技术蓝皮书[M].第一卷.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78.

[6]彭嶷.石黄膏治疗烧伤166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 1998;14(1):22

[7]朱永福.鲜虎杖膏治疗烧烫伤[J].湖北中医杂志 1999;21(8):364

[8]张景效,张谦.景效中药烧烫伤膏治疗颜面烧烫伤125例[J].陕西中医 2002;23(3):209

[9]饶朝鹏.中药膏治疗烧伤创面的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7)

[10]贺润明,张晓红,张振录,等.解毒烧伤膏治疗498例烧伤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华烧伤杂志,2003,19(2):93

[11]王喜庆,张峻岗.烧烫宁软膏治疗烧伤638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3,9(4):331

[12]贺建杰,徐德福.化腐祛湿生肌散治疗烧伤39例[J].陕西中医,1997,18(9):413

[13]刘学讲.烧伤喷剂治疗烧伤156例—附西药对照组56例[J].辽宁中医杂志,1995,22(6):272.

[14]陈新,潘碧轩.特效灵治疗烧烫伤[J].四川中医,1991,9(11):40.

[15]闫云.复方黄柏酊剂治疗烧烫伤15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1994,16(5):5

[16]杨栋.槐石剂治疗Ⅱ°烧伤30例[J].中成药,1992,14(8):18.

[17]马栓全.中医对烧伤创面的病理认识及治则初探[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8(2):60-62

[18]王忠发,熊久林,丁若虹等.王氏金宝烧伤膏在烧伤创面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3):407-408

[19]王美云.五黄油在烧伤创面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5(10):1045-1045

[20]赵建茂.工珍.外用湿润烧伤膏配合内服中药治疗烧伤感染35例[J].陕西中医 2002;23(6):510

 

 

   

 

  Tag: 脐带血| 脐带| 脐带干细胞| 脂肪干细胞| 胎盘干细胞| 羊胎水| 抗衰老|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抗衰老 臍帶
    全站熱搜

    inspir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